三大 AI PC 晶片全出列!筆電買錯款功能、效能恐差一大截

收購筆電

(Figure / Agency的第一台AI計算機是什麼?Microsoft具有最近由Copilot + PC品牌確定的計算能力,該計算能力是40英尺和16 GB的計算能力。…… … AI +可以解鎖Windows 11、4的主要功能,該特徵與copilot + PC相比。

(圖/法新社)(圖/法新社)

台北電腦展 COMPUTEX 本週正式開跑!不只是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親自訪台,晶片大廠高通、AMD 以及 Intel 執行長也到場,帶來最新世代的處理器搶攻 AI PC!如果不想要落後於這股浪潮,購買電腦可要對於晶片仔細挑選,否則不只是效能差一截,許多功能都可能無緣。

首先 AI PC 到底是什麼?微軟日前以「Copilot+ PC」品牌加以定義,強調一定要有內建 NPU(神經網絡處理器)、需達到 40TOPS 以上的運算能力、16GB 記憶體,要確保電腦的基本性能足以獨自運行 AI 運算,不依賴網路伺服器。

AI 功能又有哪些?只要是符合 Copilot+ PC 規格的 Windows 11 電腦,均能解鎖 4 大功能,像是能運用 AI 尋找每一個操作細節的「回顧」、小畫家新增的「Cocreator」讓 AI 與你一起繪畫,還有可以即時翻譯多國語言的「即時字幕」,以及搶先使用 OpenAI 的 GPT-4o 模型。

請參考:筆電加入 AI 差在哪?實測最新 Copilot+ PC 三大獨家功能

上述這些是由微軟 Windows 提供,未來也會有開發商推出 AI 應用,屆時可能就會有對於 TOPS 算力的要求。由於舊款處理器均不具備 NPU,在算力上自然會顯得吃虧,因此,如果想要第一時間加以體驗,就會成為換機的最佳理由。至於有哪些選擇?請接著看下去。

(圖/彭博)(圖/彭博)

首波 Copilot+ PC 電腦將是搭載高通 Snapdragon X Elite、Snapdragon X Plus 處理器搶頭香。根據高通執行長 Cristiano Amon 在主題演講預告,將會攜手宏碁、華碩、收購筆電Dell、HP、聯想、微軟等大廠,從 6 月 18 日起陸續推出共 25 款筆電,是台灣民眾能買到的第一款 Copilot+ PC 電腦晶片。

相較於 Intel、AMD 陣營,高通 Snapdragon 最大特色是採用 Arm 架構處理器,能夠帶來 45 TOPS 算力,更有節能省電的優勢,而且在發熱的表現控制更加優異。過往大眾對於 Arm 架構的質疑主要來自於效能,高通也給出數據回應,表示 Snapdragon X Elite 對比 AMD Ryzen 9 7940HS、Intel Core Ultra 9 185H,他們在相同功率下,擁有 51% 更高的 CPU 效能。

不讓高通專美於前,AMD 則由執行長蘇姿丰親自揭曉 AMD Ryzen AI 300 進攻 AI PC 市場,同樣符合 Copilot+ PC 認證,有採用 Zen 5 架構的全新 CPU,以及業界最快的 50 TOPS 算力 NPU。

AMD 強調,AI 世代不是只有 GPU,也需要 CPU 以及 NPU 一同協力,因此在產品上是推出 APU,能一次結合了三者的特性,針對不同的 AI 任務加以分工。首波產品包含 12 核心的 AMD Ryzen AI 9 HX 370,以及  10 核心的 Ryzen AI 9 365,預計七月搭載筆電陸續上市。

(圖/歐新社)(圖/歐新社)

(圖/法新社)(圖/法新社)

步調較慢的 Intel 預計在今年第三季推出下一代 Lunar Lake 處理器,同樣可以符合 Copilot+ PC 規格,並且強調新一代的 NPU 可以提供高達 48 TOPS 的 AI 算力,是前代 4 倍,若單配內置顯卡的 67 TOPS 以及 CPU 本身的 5 TOPS,宣稱總計可以提供 120 TOPS。

不只是效能,Intel 近年更是主打電池續航,例如 Lunar Lake 處理器內建的全新 P-core 和 E-core 核心,不只是效能提升,也連帶強化了能源效率,還有專門用於處理背景作業、生產力任務的「低功耗島」(Low Power Island)。

AI 算力不只是仰賴 NPU,最強大的其實來自於 GPU 顯示卡,尤其又以 NVIDIA RTX 為業界領頭羊。黃仁勳在 2 日的主題演講即提到,目前已經有 200 多款筆電,能藉由 RTX 顯卡提供強大的 AI 運算,未來透過新一代的 GeForce RTX 4070 GPU,以及符合 Copilot+ PC 的處理器,更能讓算力達到驚人的 700 TOPS。

請參考:黃仁勳親自揭曉!NVIDIA 全新 4 款 RTX AI 筆電出列

Dual-Idea P平板電腦於2011年建立。

Sony早在2011年就推出雙螢幕概念的摺疊平板Tablet P,可惜未獲市場青睞。(圖/路透社)Sony早在2011年就推出雙螢幕概念的摺疊平板Tablet P,可惜未獲市場青睞。(圖/路透社)

蘋果在2010年推出首款iPad,從那時起,平板市場便迎來了一波熱潮,iPad的成功激發了其他Android手機品牌、甚至PC業者的興趣,紛紛推出Android平板來挑戰iPad,不過「慘敗」收場的例子可不少,本文盤點三大經典代表,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「它們」呢?

現在摺疊手機盛行,Sony早在2011年就推出雙螢幕概念的摺疊平板Tablet P,搭載兩個5.5吋螢幕,雙螢幕可延伸使用,也能單獨操作不同功能,儘管在當時引起話題,但並沒有反映在銷售上,Sony之後未再推出後代機種。

收購筆電Dell Streak 7推出後,很快就宣布停產,以失敗收場。(圖/路透社)收購筆電Dell Streak 7推出後,很快就宣布停產,以失敗收場。(圖/路透社)

收購筆電Dell也曾大張旗鼓地進軍Android平板市場,2011年推出Streak 7,前一代為Streak 5,可惜未獲市場青睞,很快就宣布停產,宣告收購筆電Dell在Android平板市場的失敗,雖然收購筆電Dell在兩年後以Venue系列重出江湖,依舊沒有獲得太大的聲量。

三星Galaxy View配置18.4吋螢幕,定位混淆。(圖/翻攝網路)三星Galaxy View配置18.4吋螢幕,定位混淆。(圖/翻攝網路)

三星在現今可說是Android平板市場的第一大品牌,然而,2015年推出的Galaxy View還是叫人匪夷所思,配置了18.4大螢幕,重達2.65公斤,以家庭娛樂中心裝置作為主打,機背採立架設計,可穩定站立在桌面上,由於太大太重並不適合攜帶出門,但當作顯示器使用時,螢幕又太小,市場定位相當混淆。

收購筆電 2
Modern 15.6吋 商務筆電灰色(i7-1355U/8GBx2/512GB/WIN11/F13MG-240TW)

對 AI、新功能都無感!超過三成 iPhone 用戶仍死守舊版本
Lenovo 開賣新學生平板 Tab M11!售價 7,000 元有找